会展知识
对于会展的一些认识
会展经济指通过举办各种形式的会议和展览、展销,带来直接或间接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一种经济现象和经济行为。作为一个拉动GDP增长、快速集聚财富的经济浪潮,作为正在走进生活并改变生活的一种方式,会展经济正越来越牵动公众的神经和视线,并成为众多城市管理者经营城市的重要内容。
◆会展经济方兴未艾
世界上第一个样品展会是1890年在德国莱比锡举办的莱比锡样品展览会。随着社会的演变和科技的进步,会展业各个方面都在不断进行调整和变化,并对一个国家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带来越来越大的影响。
经过一百多年的积累和发展,欧洲会展经济整体实力最强,规模最大。其中,德国是第一号的世界会展强国。全球营业额最大的10家会展公司中,德国就有6家。每年,德国举办的国际性贸易展览会约有130多个,净展商17万家。目前,德国共拥有室内展出面积240万平方米,约占世界展览总面积的20%,全球5大展览中心中有4家在德国。
在我国,会展业还是刚刚起步的新兴产业,规模正在迅速扩大,展览总规模年均增长20%,发展速度远远高于世界会展业发展的平均水平。会展经济正在成为我国服务业中增长快、发展潜力大、前景看好的行业之一。
“十一五”期间,全国各地的会展经济蓬勃发展,产生了明显的倍数效应,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助推器”和“新引擎”。
2010年,第41届世界博览会在上海成功举办,展会吸引了世界246个国家和国际组织参展,参观人数达到7308万人次,向全世界展示了一个更加开放、更加自信的中国形象,在促进中外经济文化合作和技术交流的同时,带动了中国会展经济的全面提升;2010年,山东省共举办各类展会活动1744个,实现门票广告、场馆租赁等会展直接收入35.63亿元,带动相关产业收入320亿元;2010年,成都会展业直接收入32.1亿元,增加值23.8亿元,同比增长27.8%。
今年1月13日,在杭州举行的第七届中国会展经济国际合作论坛上,中国贸易促进会会长万季飞表示,“十一五”时期,中国会展业积极参与全球合作,抢抓机遇加快发展,以高昂的姿态融入全球化。目前,中国已有152个地级及以上城市建有会展场馆并每年举办会展活动;一个城市是否有一座会展中心已经成为衡量一个城市国际化水品进程的重要参考指标。
◆经济和社会效益的双赢
一届中外客商云集、盛况空前的展会对一个城市具有深远的意义和广泛的影响。会展经济不仅能够推动一个城市经济的发展,在提升城市形象、扩大区域知名度、带动招商引资等方面的价值也不可小觑。
相关产业带动效应。会展业是关联性、外向性极大的产业部门,它的长足发展能培育新兴产业,如会展旅游业的流动人口对房地产业的增值、餐饮业的客户需求等多个领域均能起到积极促进作用。尤其是大型的会展活动还会对其周边地区的各产业产生强大的经济辐射作用,带动区域经济的发展。根据专家的测算,会展业带来的相关经济效益直接投入产出比为1∶6,间接的可达到1∶9。
优化城市产业结构。作为连接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最核心的产业环节的会展业,在调节供需平衡、新产业带动、投资拉动等各个方面均呈现强大的集聚效应,使城市的产业结构优化发展。同时,会展活动尤其是专业会展活动,往往立足于举办城市的优势产业,这种城市会展与城市优势产业互动发展的循环链促进了城市经济的发展,提升城市的核心竞争力。
提高城市服务功能。由于会展业涉及旅游、餐饮、广告、交通等几十种服务行业,它要求有完备的展览场所、便利的交通、发达的信息网络、配套的旅游服务实施等等。各地为了取得会展的主办权,往往会通过市场运作和积极竞争,全面调动基础设施服务、公共管理服务、信息资源、人力资源、形象资源,从而提升城市公共服务能力和服务质量,提高城市的竞争力,做到会展业和城市互动发展的双赢格局。
提高城市形象。通过举办各种大规模、高层次的展览会议,尤其是国际性会展活动,对会展举办城市的形象、经济状况、特色产业、科技发展水平、人文地理、旅游资源都可以做一次广泛的宣传,可以加强国内外对该城市的了解和认识,能够提高该城市的国际声誉与地位,促进城市的繁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