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大学集成电路与信息工程学院成立 黄奇帆授牌
2010年12月17日 09:49:28 来源: 重庆日报
重庆大学校长李晓红、重庆市人民政府副秘书长涂经平、重庆市教委主任彭智勇、重庆市科委主任周旭、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重庆声光电有限公司总经理徐世六、四川虹微技术有限公司董事长巫英坚、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副所长陈弘达、中芯国际集成电路制造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赵海军、北京大学微电子学院院长郝一龙、清华大学机械工程学院院长尤政、重庆大学常务副校长张四平等领导和嘉宾出席大会并在主席台就座。大会由重庆大学党委书记欧可平主持。
重庆日报讯 (记者 商宇)昨天,重庆大学集成电路与信息工程学院成立,这是重庆大学适应国家集成电路产业快速发展以及重庆打造电子信息产业这一未来第一大支柱产业的需要,新成立的IC人才培养和科技创新基地,目的是打造一个国家级、高水平的集成电路人才培养基地和科技创新平台。据悉,学院将每年培养1200名从本科到博士各层次的电子信息人才。
黄奇帆出席成立大会,并为学院授牌。会上,重庆大学与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四川虹微技术有限公司、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重庆声光电有限公司签订战略合作协议。
学院每年培养750名本科生、450名研究生
重庆大学整合校内优势资源成立的集成电路与信息工程学院,设有“集成电路设计与集成系统、电子科学与技术”等本科专业,在集成电路、电子科学与技术、光电子、微系统等学科领域形成了本科、硕士、博士、博士后多个层次,能满足现代信息产业发展需求的完整的人才培养和学科支撑体系,将着力培养集成电路设计、工艺及电子信息产业发展需要的国际化的复合型、应用型技术和工程管理专业人才。从明年开始,学院将按照每年750名本科生、450名研究生(包括博士、硕士和工程硕士)的规模来为国家和重庆市培养输送相应人才。
学院还与美、英、日、德、澳大利亚等国多所高校的同类学科专业建立了合作关系,与IBM、中电科技集团重庆声光电公司、长虹“虹微”、重庆渝德科技等企业进行广泛深入合作,积极引进海内外高等教育的优秀成果,密切关注海内外学科发展前沿,使学院的人才培养与科学研究涵盖了设计、制造、封装、测试以及OEM(代工)制造的完整IC产业链,为IC人才培养与产业需求的结合以及打造国家级集成电路研发平台奠定坚实基础。
重庆要力争成为全球
“云计算”的一个承载地
黄奇帆代表市委、市政府对学院的成立表示祝贺,他说,短短一个月内,在重庆国际半导体学院于重庆邮电大学挂牌成立后,今天重大集成电路与信息工程学院也成立了,这对重庆电子信息产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重庆电子信息产业的快速发展,需要大量电子信息人才,两个学院的成立,将在输送人才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同时,信息产业已成为战略性、先导性的产业,成为改造各行各业的技术和手段,作为现代理工科大学,如果对信息产业没有高端、深厚的研究功底,也难以称得上高水平。两个学院的成立,将提升重庆高校在信息产业领域教学和研究的竞争力。
黄奇帆说,信息产业已成为重庆的战略性新兴支柱产业,今年销售值将到达1400亿—1500亿元,比2000年增长了60多倍,今后几年会发展得更快,预计到2015年销售值会突破1万亿元,届时重庆将成为内陆地区的信息产业高地。他说,重庆发展信息产业主要抓两件事:一是大力发展笔记本电脑,这件事已基本做成;一是努力建成数据处理中心,力争成为全球“云计算”的一个承载地。而要做好这两件事必须要有发展信息产业核心技术集成电路的支撑,从设计、制造,到封装、测试,要有一个完整的链条。为此,重庆高度重视半导体集成电路产业的发展,目前已经形成了几条6英寸、8英寸的集成电路芯片生产线,下一步,重庆将与中国最重要的半导体生产企业联合,共同打造亚洲半导体产业基地。希望重庆大学集成电路与信息工程学院越办越好,不断加强师资力量,努力扩大招生规模,为重庆信息产业发展输送大量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