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望"十二五"渝IT产业:两年内手机有望用上4G芯
2011年04月08日 08:13:27 来源: 重庆商报
在不久的将来,重庆市民将可以在国内率先享受到更多高科技产品带来的便利。昨日,市经信委主任沐华平做客新华网,与网友就“十二五”期间重庆IT产业发展趋势、政策、面临的挑战等问题展开交流。沐华平表示,按计划,5年内我市IT产业产值将达到1万亿元,IT产业将取代汽摩产业成为我市第一支柱产业。同时,重庆设计的首枚4G移动通信芯片也已经进入测试阶段,预计两年内,重庆市民将可以率先用上装有4G芯片的手机。
IT产值 5年内将达1万亿元
沐华平说,去年,我市IT产业产值为1400亿元左右,工业总产值达1万亿元,IT产业比重约为14%。按照我市的计划,5年内,工业总产值要达到3万亿元,IT产业产值要达到1万亿元,占比要达到33%。届时,IT产业将取代汽摩产业,成为我市的第一支柱产业。
“重庆发展IT产业比沿海城市更有优势。”沐华平表示,尽管沿海城市从事加工贸易已有10多年,但主要是从事低端加工,而重庆不仅引进了惠普、宏碁两大品牌商和富士康等6大代工企业,还引进了国际结算业务。据预测,5年后,全球笔记本电脑产能将达到3亿~4亿台,重庆产能预计可占到其中的1/3。
4G芯片 重庆已经开始测试
IT产业在推动重庆产业结构调整的同时,也将极大地改变市民的生活。
沐华平表示,除了物联网以外,目前重庆设计的首枚4G芯片也已经进入测试阶段。这意味着,在不久的将来,重庆市民就能用上装有4G芯片的手机等产品。
据了解,4G比目前我们所知的3G具有更多更强大的功能。以网速为例,目前3G的传输速度一般在2.8Mb/秒左右,而4G的传输速度可以达到100Mb/秒,约为3G的36倍。日前,由重邮信科通信技术有限公司设计的重庆首枚4G移动通信芯片,已开始进行自测,走在了全国前列,其最大特点是能够兼容2G和3G系统。
“4G产品能否推广,关键还是要检验这种产品的稳定性,包括它的性能能否满足要求。”沐华平透露,预计两年内,重庆市民有望率先领略4G带来的便捷。
3G与4G有何不同?沐华平说,就目前的3G技术,要下载大型游戏还是较为困难,当上千人同时下载同一个产品时,有时还会碰上网络堵塞,“有了4G后,带宽就会像马路变宽了一样,车辆行驶的速度会更快,行驶的车辆会更多”。
记者从市经信委了解到,目前,重庆有重邮信科等6家公司向国家工信部申报了14个与4G产业相关的项目,涉及芯片、网络等方面。工信部已向重庆划拨1.6亿元专项经费用于4G技术研究。
商机 制造业软件业务将外包
沐华平还表示,IT产业发展的同时,将为重庆众多企业带来商机。
例如,“十二五”期间,重庆的物联网产业规模将达到1000亿元,要使重庆成为中国最具特色的物联网基地,渝企可围绕物联网所需的传感产品研发、销售等做文章。此外,我市软件及外包产业规模将达1500亿元,制造业大量软件方面的业务将被剥离,形成庞大的市场“蛋糕”,这也是现成的商机。
相关新闻
重庆IT产业发展面临三大挑战
尽管重庆信息产业发展已有了不错的基础,但沐华平称,当前在物流、产业链配套和人才三个方面还面临不小的挑战。
沐华平表示,首先,要推动IT产业发展,必须解决物流这个难题,因此,我市正在积极构建国际物流大通道。
其次是产业链配套,很多笔记本电脑企业所需的关键零部件是在日本生产的,日本地震后,对整机生产影响很大。重庆近两年将加大关键零部件的引进,已有30%~50%的零部件实现了本土配套。重庆计划要实现70%~80%的零部件在本地生产,如果达到这个目标,重庆“一头在外一头在内”的模式就成功了。
而重庆IT产业面临的第三大挑战,在于能否建立很好的人力资源解决方案。沐华平认为,从某种程度上讲,未来产业的竞争在于能否掌握住强有力的人力资源。
记者 孙黎明 实习生 冯博